66读书

字:
关灯 护眼
66读书 > 觉醒购物商城,我助大唐统一天下 > 第302章 处置叛党

第302章 处置叛党

66读书 www.66dushu.com,最快更新觉醒购物商城,我助大唐统一天下!

皇宫里的太极殿内,李承乾早已经换好了祭天大典所穿的礼服,正不时的在大殿里来回踱步。

他心中有些着急,眼看着时间不早了,马上他就该带着文武百官,和皇子王爷们,还有其他的达官勋贵出发去天坛了,可怎么王德还没有把孟南柯召进宫来。

不会是孟南柯大早上的起不来吧?

还是说,他闹脾气不过来了?

就在他快忍不住的时候,王德从外面快步跑了进来。

“启禀陛下,孟都尉已经到了,在殿外候旨。”

李承乾眼睛一亮,来了吗?

那就好那就好,这下子,朕就不慌了。

眼看着还有一点点时间,就吩咐一声,让孟南柯进来说会话,表示一下自己对他的尊重。

反正就是趁机会拉拉关系,这样对他以后也是有些好处的。

“王德,快宣孟都尉进来。

朕和他也有多日不见了,对他可是真的有些想念了呢。”

是不是真的不用管,反正就是把态度摆正,让人感觉到自己这个皇帝对孟南柯那是非常亲近重视的。

孟南柯被王德请进太极殿,和李承乾进行了一番热情洋溢的会谈,也就不到一刻钟,很快就到了该出发的时候。

这时有礼部官员在殿外,托太监进来请示皇帝,时间不早了,该走了。

李承乾和孟南柯出了太极宫,然后又出了承天门,在这里已经等候着所有要参加祭天大典的官员和勋贵。

这些官员和勋贵昨晚上后半夜大多数人都没有睡着,一直在担心害怕今天起来,大唐会不会换了一个皇帝。

这些人不是对李承乾有多深的感情,而是他们不想让大唐重新陷入乱世。

好不容易熬到寅时,等晓鼓一响,坊门开启,他们这些人带着家里的家丁和护卫,一路赶到了承天门。

路上碰到熟人,都会互相打个招呼走到一起,悄悄的低声细语起来,互相讨论下昨晚上到底是谁发动政变,进行谋反。

不过他们都是只敢暗自猜测,却没有人敢说出来那个人是谁。

直到现在,他们这些人都不知道昨晚上的政变到底成功了没有,现在皇宫里面,到底是谁在做主。

等他们来到承天门,看到这里的禁军们都是一脸平静的模样,不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,这些文武百官和勋贵都有些发懵。

我靠,难道昨晚上其实啥都没有发生?

我们听到的动静,以为有人谋反,难不成是我们做梦了?

不过他们又不是傻子,他们可不信是这样的,再说了,做梦也不可能这么多人做同样的梦。

这些禁军这么平静,那么很可能是昨夜的谋反作乱的人,并没有掀起来什么大的乱子,问题已经被陛下彻底解决了。

直到现在,李承乾一身华美的礼服出现在承天门外,这些官员和勋贵才真正的确信,动乱真的已经彻底的解决了。

现在大唐的皇帝,依然还是那个人,正统继位登基的陛下。

李承乾在接受了文武百官、皇室子弟和王爷勋贵们的行礼,然后简单的说了几句话。

可能就是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的意思。

也可能是单纯性质的训话。

今天是大年初一,新的一年开始,大唐马上就要改元了,也马上就要进行祭天大典了,以后的大唐,需要各位尽心尽责辅佐。

叭叭叭叭的一顿说,然后就是大臣们一顿表决心,现场一片沸腾。

随后,有礼部官员在出发前,按照礼制请李承乾登辇,准备出发前往天坛。

李承乾坐上龙辇,开始朝着朱雀门出发,他们要穿过皇城,过了朱雀门,沿着朱雀大街,直奔明德门,从明德门出去,离天坛就没有多远了。

其他大臣和勋贵,按照礼制,都是要步行跟随着龙辇前往天坛。

如今大唐的官员和皇室子弟还有勋贵们人数那么多,队伍竟然延绵十几里地长。

队伍最前面的人都已经出了明德门,后面的人才刚刚来到朱雀大街

孟南柯带着他的亲卫,被李承乾特别允许陪在龙辇左右,和那些禁军一起守护着他们的安全。

等到祭天大典开始,孟南柯也是带着几个亲卫,站在离李承乾不远处,老实的做护身符吉祥物,守护着这位皇帝陛下,以免有人过来行刺。

幸好直到大典结束,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,这才让李承乾松了一口气。

看来昨晚上应该是真的把那些叛贼清除干净了,今天并没有逆贼余孽过来作乱。

午时四刻,大典结束。

御前总管太监王德,在得到皇帝陛下的示意后,站在天坛的台阶下,代替皇帝宣布了几件早就定好的事情。

“自今日起,大唐改元盛昌,今年是为盛昌元年。”

“为庆祝大唐改元,朝廷免除三年农业赋税,商税今年减少三成。”

“为庆祝大唐改元,大唐官吏俸禄全部在原有的基础上,再次增加两成。”

“为庆祝大唐改元,大唐将士军饷从今日起增加三成,军官饷银增加五成。”

……

……

祭天大典结束,李世民就自己带着随行伺候的太监宫女,和护卫安全的禁军,乘坐着龙辇回宫去了。

至于余下的满朝文武百官,和那些皇子王爷,还有其他的达官勋贵,一个个的自行离开,各自散去。

今天是新年,朝廷不办公,唐朝的官员也是要放年假的。

李承乾并没有把昨晚上李治他们谋反作乱,然后他派人抓捕叛贼的事情,在这个时候告诉这些官员大臣。

反正这事儿已经控制住了,暂时不用急了,就让他们过完假期再说吧。

他刚好要趁着这段时间,好好的考虑考虑,到底该怎么处置他的那位晋王弟弟。

像这种事情,都是影响深远的,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置,很可能会有很多延伸问题。

处置的太严苛了,比如直接弄死晋王,再把整个晋王府所有男子杀光,就像当初李建成和李元吉被他父皇处置的一样,就会被人认为是刻薄寡恩,没有一点亲情。

虽然这样才是斩草除根的正确做法,但是他并不想落个这样的名声。

但是如果不严惩他,这是更不可取的。

如果谋反作乱这样的事情都不被惩罚,整个朝堂上的秩序都会混乱不堪,以后说不定就会有更多的人进行谋反,祸乱大唐。

反正谋反作乱也不会被惩罚,那谁不愿意搏一搏,单车变摩托。

所以这个口子不能开。

因此该怎么处置,需要好好的想一想,既要能警示其他人,也能落个好名声。

当然这是对他的弟弟,至于那些世家大族的人,和那些投机取巧的官员,可就没这种好运气了。

谋反作乱可是要诛九族的,不过他们这些人,诛三族就会有无辜之人被牵连了,毕竟他们谋反作乱,不见得他们的三族亲戚也都对朝廷不满。

所以对于这些世家大族的人,还有其他的参与谋逆之人,他也要好好的甄别一番。

最后他会根据所有人的罪孽,加以不同的处罚惩治,或许是诛一族,或许是杀几个参与谋逆之人,或许是杀光他们的直系亲属。

这些都要经过仔细查证,进行最后的决议。

盛昌元年四月,经过三个多月的审理,新年那场谋反案终于有了最后的处罚结果。

经过刑部、大理寺、御史台认真仔细的审理,其中还有李承乾的一些私心和孟南柯的一点建议,最后判决如下:

晋王李治,图谋不轨,谋反作乱,罪大恶极。

但念及其身为太上皇的嫡子,陛下一母同胞的亲弟弟,故特赦免其死罪。

死罪可免,活罪难逃。

废除晋王李治的王爵封号,贬为庶民,流放琉球。

这是李承乾要做出姿态,放他一马。

但是暗中肯定是要使用一点手段,让他早点生病不幸遇难亡故的。

其实这事儿在皇家太正常了,这就是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。

原本的历史上,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因为受伤患上足疾,不良于行,加上魏王李泰咄咄逼人,摆明了要争夺皇位,李世民宠爱李泰,态度暧昧,也可能是因为李承乾的年龄大了,对李世民的皇位有威胁。

所以最后多番压力下,李承乾反了。

但是被早有准备的李世民很快就消灭掉了,和这次李承乾消灭掉李治的手段差不多,谁知道是不是李世民故意为之。

当时李世民的处罚,就是把李承乾贬为庶民,流放黔州,这还是李世民装作悲痛不已,一心要保全他的命,和朝堂大臣争取到的结果。

可但是,当时四十三岁正值壮年的李世民,真的愿意有个二十三岁长大成人的前太子继续活着吗?

特别还是,这个儿子已经谋反了。

不过表面上,李承乾确实是活着被流放了,并且在黔州活了一年左右。

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,正常情况下,会不会突然间就死了?

这事儿很蹊跷,但很有可能是李世民,或者是李泰,也有可能是李治,他们三个人中的一个出手了。

李世民也得到了一个爱护儿子的好名声,太划算了。

如今大唐皇帝是李承乾,他的政治眼光和李世民比起来虽然有些稚嫩,但是也不是普通人可比的。

他同样可以为了自己的名声,放过李治,把他贬为庶民,流放到偏远之地。

但是他李治能不能活下去,那只有天知道了。

接下来是对晋王府其他人的惩罚,毕竟是谋反,不可能只处理一个人的。

废除晋王府李治所有儿孙的所有封赏,将他们全部贬为庶人。

然后把他们中一部分流放到北方贝加尔湖附近,这里的北方军团正在对更北方的斯拉夫人征战扩张,这里已经是大唐的疆域领土。

还有一部分人流放到东北方向的原来大室韦和蒙兀室韦所在的位置,这些地方大概就是大兴安岭一带,漠河附近或者更北方。

说实话,这些地方如果不是常年在这里居住,已经生活习惯了的人,很难在这里生存下去。

何况他们这些作为大唐亲王府的王子们,本来自幼锦衣玉食,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,如今从长安或者晋阳突然间来到冰天雪地的地方,能活下去的可能性,太过渺茫了。

但是这也是李承乾能够尽量宽恕了,至少表面上是如此。

毕竟李治是谋反,没有直接弄死他们,确实已经算大度了。

好在李承乾也没有把他们全部扔到那些极远的苦寒之地,至少对李治的那些王妃们和那些公主,还是网开一面的。

李治的王妃愿意跟随李治去琉球的就去琉球,愿意跟随着她们自己的儿子去极北之地就去北方。

她们也可以带着自己的女儿,自立门户,自行生存。

除了晋王府,那就剩下世家大族,和那些投机的官员。

参与谋逆的世家大族,所有的直系男子,全部判处斩立决或者绞刑,三族之内,男的终生劳役,女的充入教坊司。

这一下子,三十多个最大的世家,直接就分崩离析,彻底毁灭掉了。

那些投机的官员,同样也没逃脱,不但他们自己和直系亲属被处以死刑,不是砍头就是上吊。

而且他们三族之内的亲人也都被他们牵连连累,同样的男的终生劳役,女的充入教坊司。

这下子他们这些人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,不但他们自己丢了性命,就连整个家族都没了。

最后被处以死刑的人,竟然超过了一千人,受到牵连之人,更是多达六千多人。

这咔咔一顿乱杀,让李承乾也一下子就震慑住了其他的世家,也让朝廷的官员大臣们一个个都是心惊胆颤的,让他们不敢再有小心思。

他们也没想到,当初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纯真少年,如今竟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冷血屠夫,杀人狂魔。

这一场杀戮才让他们惊醒,那个纯真少年还有另外一个身份,那就是一言九鼎的、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。

自此,不管是剩下的世家,还是朝堂大臣,或者是皇子王爷,功臣勋贵,都开始变得恭谨起来,一个个的诚惶诚恐,小心翼翼。

对于朝廷下达的政策决议和各种事务,执行力可是比起原来强了不知道多少。

如此一来,大唐的君臣表面上变得更加同心协力,大唐发展变得更加快捷高效,这也算是李承乾无心插柳之举吧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