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6读书

字:
关灯 护眼
66读书 >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>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84节

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84节

66读书 www.66dushu.com,最快更新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!

姚哲余急着回京,他后悔没等爷爷接他的队伍来,心急爷爷的病情带着人往回赶,这才第一天就中了埋伏,明白有人故意说重了爷爷的情况,就是为了引他回去。

现在他怕爷爷接他的队伍到了平州没接上他,返回去寻他,真要是错过了,他再想回京就更难了,爷爷虽然这些年给了他不少东西,可大头依旧在爷爷手里攥着,远的不说,爷爷手里的人脉和心腹名单,他是一定要拿到手的,绝对不能让爹拿到。

京城,他是一定要回去的,必须回去。

姚哲余道:“谢谢秀才娘子的好意,昨个养了一晚,身子已经好了不少,只要车子不漏风,病情不会加重的。”

竹兰保持微笑,意思让他们把驴车弄好呗,杨家的驴车还真不大好,也就比牛车棚子强一些,漏风是一定的。

周书仁道:“公子先回去休息,等车子来了,我会通知公子。”

姚哲余感谢道,“麻烦周秀才了。”

周老大去的孙家村,等回来的时候中午了,周老大不仅带回来了车和驴子,还带回来了牛肉,而且是很多一块的牛肉,差不多有十斤大小。

竹兰看着牛肉,“你外公从哪里弄来的牛肉?”

周老大道:“孙家村,孙三旺家的牛棚塌了砸死了牛,正好是大舅接外公外婆回去当天,外公等县衙的人走了,一口气买了三十斤,这十斤是给娘的,今天我不去外公家,明天大舅也会送的。”

竹兰见周老大没拿出银子,知道爹娘收了买车和驴子的银子,东北的驴子不多,脚程又比牛快,虽然比不上马,价格也不便宜的。

周书仁和竹兰商量后,拿了二十两买驴子和车,他们倒是想多给,怕爹娘不要,最后拿了市场价。

周书仁让老大去把车帘子换成棉被,草帘子太漏风了,再把棚子内修补下,尽量别漏风。

竹兰又让李氏顿了粥蒸了热包子,然后拿出旧棉被将车内铺平,将装粥的罐子和包子用棉衣捂着,等都准备妥当了,这才去通知姚哲余。

最后周书仁一脸肉疼的拿出二十两银子出来给姚哲余,“公子别嫌弃,本该拿出更多,可家里新买了田地和宅子,刚又给了岳家驴车的银钱,实在拿不出太多。”

姚哲余心情复杂了,他虽没逛宅子多大,也知道不便宜,一个秀才能有多少银子,再看周秀才真情实意的模样,心里最后的一点芥蒂没了,周秀才的确高风亮节,德行高尚,“今日之恩,姚某都记在心里,等姚某的事情尘埃落定,自会感谢。”

当然顶天给些银钱了,周秀才心性是不错,可太容易信任人了,这可不好,本来还想日后用周秀才办事,现在看来还是算了,别到到时候连累他。

周书仁掩面,“公子这么说,周某惭愧,土地和宅子机会难得,公子送的金饰周某都换成了银钱,还望公子莫要怪罪。”

姚哲余没放在心上,心里算了下,难怪周秀才能有买土地和宅子的银钱。

竹兰低头看着脚边的雪,人生不易靠演技,周书仁的演技连男主都骗过了,说来,他们也不容易,心机男主就是不好,他们要把控度,既让男主感恩,又不能让男主惦记,真是考验人。

周老二脸上面无表情,内心却不平静,爹真是太厉害了,骗侯府公子都面不改色的!

周老大内心更活跃了,后背都出了汗,心里想着,还有啥是爹不敢的?

周书仁和竹兰送走了姚哲余,驴车出了村子,送走了大麻烦,竹兰觉得应该庆祝,好久没吃馄饨了,今晚吃馄饨。

姚哲余出现的突然,走的也快,没给周家带来什么困扰,姚哲余走了十天后,大年三十到了。

这是周书仁和竹兰在古代过的第二个新年,吃的如第一年一样,中午依旧是火锅,只是比去年更精细了,肉的种类也多了。

大年初一拜新年,有了去年的经验,都各自准备了不少吉利话,没出现去年的情况,都学精了,少了不少乐趣。

今年的红包比去年翻了一倍,每个红包二十文钱。

搬到了李家村,一点也不比在周家村送的红包少,李家村孩子比周家村多,竹兰家是大户,又是第一年搬过来,早饭过后,孩子们就上门了,幸好竹兰早有准备,否则真不够分的。

李家村的孩子们高兴了,李家村孩子多,可也是附近几个村子最穷的村子了,孩子们很少吃到糖,更不用说见到一文钱了,一文钱能卖两块麦芽糖呢!

周家村的孩子们就不高兴了,少了一文钱的机会。

大年初二,雪梅两口子带着孩子来,竹兰给了红包。

竹兰等姜升和周书仁出去,才道:“你们来的够早的,不是从姜家过来的?”

雪梅,“大年三十就回了,只是闹的有些不愉快,婆婆嫌弃我们送的年礼少,刺了我几句让相公听到了,昨个中午我们就回来了,对了娘,相公说要把分的房子卖了,卖给大哥家,大哥家的大儿子要娶亲了,现在正愁房子呢。”

“姜升是不打算日后回去了?”

雪梅高兴,“恩,相公说日后有银钱了在周家村买房子,正好卖了房子,也能让公婆消停一些。”

她是真没想到,娘家过的红火了,婆家会受这么大的刺激,公婆变的有些认不出了,可能公婆本性就是如此,如果不薄凉当初又怎会磋磨他们。

雪梅两口子来拜年,买的肉,给竹兰和周书仁做的衣服,两口子回周家村,竹兰给拿了二斤羊肉带骨头的,五斤猪肉,一只兔子,够给一家子做一身衣服的布料,最后给雪梅一支带宝石的银簪子,给姜缪一对银耳环,小丫头冬日里扎了耳洞,等她知道的时候,小丫头都扎完了。

在现代她就害怕扎耳洞,所以现代她是没有耳朵眼的。

雪梅没接篮子,“娘,你和爹一冬天没少贴补我们,这些太多了。”

竹兰塞给了雪梅,“不多,跟接的年礼比不算什么,我留着也用不了多少,你嫁人了也是娘的闺女,你兄妹几个有的也不会少了你的,快拿着吧!”

雪梅现在特别理解娘以前去外婆家回来后的心情,愧疚,感动,还有些无力,她帮不上娘家什么忙,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爹娘添麻烦。

第245章 用意

竹兰家搬家收了不少礼物,县太爷送的最贵重,刺绣的屏风摆件,其他县里来的客人,送的也是重礼,有官身的大部分送的布料和读书用的笔墨,其他人送的吃食,点心等,搬家的一个月,竹兰家就没买过点心。

过年了,有了搬家时的走动,竹兰家自然要还礼的,为了还礼,竹兰家过年买了一只傻袍子,还有一只羊,杀了挨家送了肉,给县太爷家送的就多了,光年礼,就花了三十多量银子。

换回来的年礼也是客观的,家里的肉不缺了,布料多的够家做四身衣服。

回礼最多的是县太爷一家,回了一些从南方得的稀罕食材,因定亲第一个新年,竹兰也专门给董楚楚送了首饰礼物,董林氏也还了雪晗和玉霜玉露几个精巧的小首饰。

人情多了,一年人情走礼也多了,耗费的银子不少,没有家底撑着的,想交际都没银钱,没银钱就没人脉,没人脉就没更多的出路。

归根结底,还是在银钱上,周书仁能这么快的结交人脉,自身的本事一方面,还有自家有家底,周书仁手里有银子撑着,请人吃饭去酒楼和面摊很大区别的。

谁不愿意结交更有家低的,都是利益关系,自然更愿意结交日后能帮得上忙的朋友。

当然也有君子之交,在生存艰难的古代,还真没多少。

至少竹兰和周书仁来了这么久了,真没遇到不看背景不看潜力结交的君子。

过了年,日子过得更快了,一转眼就出了正月,正月出了就要准备二月份的童生试了,竹兰家昌廉和昌智都参加。

因为周书仁就是廪生,自己就能作保,倒是省事了不少。

周家村参考的也都找周书仁做保,一个村子不管是不是族亲,周书仁都没收做保费,不缺这点银钱一方面,另一方面一个村子又都在周氏族学学习,今个施恩,明个也会还给周氏,真要是日后有金榜题名的,也是一份善缘。

越临近考试,昌廉的压力反而最大,因他是县太爷未来的女婿,县试过后又成亲,自然希望不仅考过,还要取得好成绩了。

昌智就很淡定了,年纪小一方面,还有这小子对自己十分有信心。

竹兰和周书仁私下里认为,昌智会比昌廉考的好,天赋有的时候真的让人嫉妒呢!

考试前两天,昌廉收到了董楚楚送的笔袋,昌廉带着去考场了。

这次考试依旧住在族亲家,两兄弟住一起能互相照应。

考试第一天,竹兰惦记着,“也不知道昌智能不能照顾好自己。”

周书仁不惦记,反而因竹兰惦记,心里嫌弃两个臭小子了,“昌智不通庶务,不在乎银钱,但是有足够的银钱,这小子比谁都能照顾好自己。”

这位是个舍得花银钱的主,也是个不会亏待自己的主。

竹兰,“……”

她无言以对,昌智不在乎银钱,只要手里有银子,一定舍得花钱,反而是昌廉,这小子死抠,而且好像越来越严重的趋势。

不过,昌廉和昌智一起考,一起吃住,竹兰默默的想,她给昌智的银钱一定一文不剩,至于昌廉呵,这小子一定剩下不少,占弟弟便宜一点都不会羞愧,昌廉脸皮越发的厚了。

今年县试考了五场,周书仁不惦记成绩,也没亲自去接两兄弟回来,周老大和周老二去县里接的人。

下午,四兄弟回来了,瞧着昌廉的模样,就知道名次并不理想。

昌智也是孩子,而且还是今年年纪最小的考生,考了好成绩,兴奋的道:“爹,我考了第一,我是第一。”

周书仁很欣慰没辜负他的期待,鼓励道:“不可骄傲,要继续努力。”

昌智还想当小秀才呢,家里条件好了,读的书多了,爹和先生亲自指导,他要是考不上小秀才,对不起先生和爹的培养,“爹,我先回去看书了。”

周书仁在读书方面花不少心思在昌智的身上,他也想试试,没有大家族的底蕴,按照他的培养,昌智又有足够的天赋情况下,能不能轰动一把,成为今年的小秀才。

昌廉看着弟弟就更心塞了,很郁闷,他连第二都没排上,排了第五名,有些怕爹失望,不敢说名次,“爹。”

周书仁看着这是名次没达到预期,这小子虽然对考过昌智没信心,但是对名次还是很有信心的,这小子也的确够努力,安慰着,“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算什么,你想想你爹我,当初县试不也没考上第一,所以第一次考试的成绩不代表最后成绩。”

昌廉听着心里好受了几分,这才说了名次,“爹,我考了第五名。”

周书仁心里明了,昌廉的名次有猫腻啊,昌廉虽然比不上昌智,可也十分努力的,再有一些天赋,族学的成绩也仅在昌智之下,今年考生他也打听过,比昌廉强的没几个,昌廉又是小心的性子,不会现在马虎,再怎么也不可能是第五名。

看来,这是县太爷不想女婿考的名次太好,压了压名次啊!

周书仁猜到了县太爷的用意,不仅希望昌廉能更努力的对待后面的考试,也免得没考上秀才,对昌廉的打击过大,县太爷这个岳父,对昌廉也是十分用心了。

既然县太爷压了名次,那么他鼓励就行了,别让昌廉太受打击,“名次还可以,爹相信你下次名次一定更好。”

他以为爹会不满意,回来一直忐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爹,没想到爹非但没说他,还鼓励他,握着拳头,“爹,下一次我一定考出好名次。”

这个还真说不准,周书仁对本县的考生了解,对参加院试的考生真不了解,别昌廉把话说的太满了,最后再受打击,“院试在平州,每届考生不缺有天赋又努力的人,能参加院试的都有真本事,爹希望你做到认真努力,名次是次要的,你只要努力用心,爹就欣慰了。”

至少努力过没过,也没什么遗憾的,不过不吉利,这句话周书仁没说。

昌廉觉得时间紧迫了,他参加县试的时候还是自得的,认为考的不会差,可结果并不好,院试比县试难,他要更努力才行,“爹,我也去看书了。”

没等竹兰开口,昌廉争分夺秒跑回院子看书了。

周书仁问,“有事和昌廉说?”

第246章 陪嫁

竹兰道,“这小子三天后成亲,他的屋子已经布置成新房了,我刚才想提醒他去昌智的院子住几日。”

周书仁摸着胡子,把心里的打算说了,“昌廉成亲了,还是县太爷女婿,日后去县里也不能手里一文钱没有,我想着日后家里发月钱,儿媳妇每个月一百文,儿子两百文,孙子和孙女十文。”

竹兰心里清楚,昌廉的妻子是官家小姐,昌廉手里一文钱没有,头抬不起来出门也不方便,“给月钱我没意见,容川和雪晗每个月多少?”

周书仁,“容川每个月也是两百文,雪晗一百文。”

竹兰顿了下道:“周家有六个儿女,雪梅出嫁的早,当初原主两口子给的陪嫁是原主给的,我们来一年多了,雪梅对我们孝顺,她出嫁早,其他的兄妹越过越跟公子小姐似的,她也从未抱怨过,我也是真心把她当闺女的,我想和你商量下,雪晗出嫁的时候,也多准备出来一份嫁妆补给雪梅如何?”

目前的家底都是周书仁赚的,等周书仁成了举人,她就能发挥专长管理家底多存银子了,明年开始要给雪晗攒嫁妆了,她也想给雪梅准备一份。

竹兰摸着身上的衣服,这身衣服是雪梅给她做的,这丫头回来的次数并不多,可把她的喜好都记在心里,这一年多足够看透一个人了,真心换真心,她也把雪梅当亲闺女了。

周书仁真没想到竹兰会有这个想法,他到底是男子,没有女子心细,“补给雪梅一份嫁妆,我没意见。”

依照姜升的能力攒家底,让雪梅过太太生活,的确挺费劲的,雪梅这个便宜闺女,的确是不错的,周家几个孩子,雪梅是最通透的,难得的好孩子了。

竹兰亲了口周书仁,“你越来越有当爹的样子了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