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6读书

字:
关灯 护眼
66读书 > 带着荒田回过去 > 第454章,无知是无畏的。

第454章,无知是无畏的。

66读书 www.66dushu.com,最快更新带着荒田回过去!

“同志们!”

车厢里的气氛有些低沉。

突然,一道声音传了过来,众人抬头看去。

只见一个穿着绿军装的青年,直接站在了座位上!

见众人看过来,他慷慨激昂的说道:“同志们,分别只是暂时是痛苦的,分别是悲伤的,但是……”

“我们是怀揣着重要的使命,青春的热血在岁月中燃烧,希望的火种在广阔天地里点燃。广阔的农村大地,将是我们挥洒汗水的地方……”

杨小乐饶有兴味的看着对方在那里喊口号!

笑着对着旁边的冯爱军问道:“这谁啊?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啊!”

“哦!你不记得了?六中的啊!你忘记了?以前叫啥忘记了,现在改名了,叫赵卫兵,六中高二的学生。”

杨小乐瞥了一眼:“哦,明白了,跟你一样是大院的吧?”

“嗯,应该是家里也出事情了,不然的话,最少也是去生产建设兵团。不过也不一定,有的人就要去最艰苦的地方。”

“哦,这样啊!”

点了点头,没有再说话。

确实,有的人是可以去好的地方,但是不去,就要去最艰苦的地方。

不过大部分去了没多久,肠子都悔青了。

就听到旁边一个女孩,在那里附和着:“***挥手我前进。”

顿时车厢里一群人开始附和了起来。

“广阔天地炼红心。”

“为了咱们的共同目标咱们唱首歌吧!我来起头。”

“好!”

一群附和的声音传来。

“我们走在大路上,意气风发斗志昂扬,预备唱”

“我们走在大路上,意气风发斗志昂扬……披荆斩棘奔向前方,向前进,向前进……”

车厢里传来了慷慨激昂的声音。

一时间,还真的冲淡了那份离别的哀伤。

杨小乐坐在车厢里,也被这种青春的朝气给感染了。

虽然多年以后回头看看,只觉得是一场闹剧,但是现在看来,还是充满了热情和斗志。

最终唱累了,嗓子都唱疼了。

这些人终于安静了下来。

“下面清点人员,听到名字的答应一下。”

“赵卫兵!”

“到!”

“刘锦莲”

“到!”

……

一个个人点了过去。

这是随着带队干部,就是为了照顾这些小祖宗们。

吃饭,按照车厢领饭盒。

伙食倒还行,虽然没有肉,但是米饭加上土豆白菜,还能吃的饱。

……

一路跌跌撞撞,到了吉省的时候就开始有队伍下车了。

在哈市下车的人是最多的,一下就下了一大半的人。

这一路没有装货,人下了车子,立马就发车离开。

速度也算挺快的。

到了哈市,直接开入佳木S,放下一大堆的人以后,然后到达了铁路的最后一站。

正是杨小乐这些人的最后一站。

鹤G市。

“嘶!妈呀,这里比咱们那要冷多了啊!”

下了火车,冯爱军打了個哆嗦,BJ算是北方了,但是这里还要冷。

一月中,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。

杨小乐整理了一下军大衣,哈着热气。

看了看下来的人。

本来一车大概有七八百人,现在也就剩下二百来号人了。

中间不少的同学都已经提前下车了。

现在就剩下他们两个人,并没有全分到一个县城。

此时外面是白茫茫的一片,显然之前是下大雪了,四九城出发的时候还没下雪呢!

“萝北县的知青,这里集合!”

“绥滨县,在这里哈!”

两个穿着军大衣的男人,站在广场上,使劲地吆喝了一声。

呼啦啦地一群人就分成两批跑了过去。

“快走!”

冯爱军催促了一下!

向着其中一人赶去。

对方看了一下说道:“我是萝北县知青接待员,周波,你们可以叫我周干事,下面点名,一会就出发!”

“赵卫兵~”

“到!”

“刘锦莲!”

“到!”

……

杨小乐看了一下,之前精力过剩的两位也在他们的队伍里。

这一路上,可是没少折腾啊!

可别分到一个队!

“你们去一号车!”

“这边!”

随着干事的吆喝,去了三四十个人,提着东西就跑了过去。

没一会人就清点完了。

人员一共分成了三辆卡车。

拥挤着爬上来车子。

三辆车子挤的满满的,连坐都没地方坐。

周干事赶忙说道:“前几天这里下大雪,你们也是运气好,昨天停了一天,不然的你们还得在这里待到路通了才行,我们得赶快走,下午早点到达县城。”

解释了一下,他交代了一下就回车上了。

人扶着人,立马就出发。

一共只有六十公里的路,因为之前下过大雪,加上这里山区多,所以路不是很好走。

又是四个小时的车程。

上午下的车子,下午一点多才算是到了萝北县。

而到了地方,一百多号人又被分成了8个公社。

一个公社几十号人。

清点名单。

被公社的人用马车拉着离开了。

云山公社。

杨小乐知道自己被分在了什么地方。

带着山字,肯定附近有山。

带队的人也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,就带着二十多个人向着公社赶去。

冷!

就算是杨小乐的体质都感觉这里太冷了。

倒不是身体冷。

而是这寒风吹的人冷的不行,仿佛要把脸给冻伤了。

喝了点井水,这才好点!

到最后,几个人不得不下车跟着车子跑。

不跑不行。

不动,有种随时都会被冻死的感觉。

好在现在的学生还是十分有激情的。

路边白雪皑皑,唱着歌,念着诗,斗志昂扬的跟着马车。

累了上车,冷了就下来跑。

行进了多少路不知道,反正沿着山路七拐八拐的跑了四个小时,接近傍晚的时候才算是到达地方。

一群学生没了激情四射,都跟鸵鸟一样缩成了一圈。

车子在公社粮库停了下来。

“到了,到了!”

随着吆喝,众人都是好奇看着。

虽然是黄昏还是能看到粮仓里,一个个存放粮食的圆形建筑。

而旁边有不少的房子,里面亮着灯光,不少的少男少女都出来看着。

一看就是知青。

冯爱军紧了紧脖子,好奇的看着这些人,嘀咕道:“怎么这么多人?”

杨小乐摇了摇头:“不知道呢!应该是南方来的吧?”

这些人也在说话,能听的出来有沪市口音的。

也有天J的。

“都集合,点名!”

随着为首的人一声吆喝,下了车的人这才赶忙拎着东西,横七竖八的站在那里。

“下面开始点名开始分人,听到名字的记住自己的生产大队~”

底下的人都在那里安静聆听着。

“赵卫兵,第一生产大队!”

“刘锦莲,第一”

……

一道道声音在那里清点着。

而此时粮站这边也围过来不少的人,这些人都穿着大棉袄,头戴皮帽子。

和学生不一样。

年龄都不小了。

说是中老年不为过。

杨小乐也在那里安静的听着。

他和冯爱军最终还是没有分开,都在第一大队。

而之前的积极分子赵卫兵和刘锦莲也在。

人员名单清点完毕,对方这才开口:“知青同志们,之前担心大雪封路,所以走的很匆忙,现在到了公社这边,一会大家跟着自己的大队长,他们会安排你们,过段时间,县里会为伱们召开知青欢迎大会。”

看了一下众人,对方这才说道:“好了,现在大家到自己生产大队报到!”

看着旁边过来的一个老头说道:“这位是一大队队长,谢老四。”

“噗嗤~”

听到这个名字,底下的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。

杨小乐听到这个名字一点也不奇怪。

解放前,农村有几个人是读过书的,那名字都是随便起。

怎么叫的顺口、好记,那就取什么名字。

随后走出了人群。

一共四个人。

赵卫兵,刘锦莲,杨小乐,冯爱军。

“你们跟我过来!”

谢老四抽着旱烟,对着四个人嘀咕了一句,随后向着一排房子的其中一间走了过去。

此时门口还有人在那里好奇的看着。

进了房间,关上大门。

屋里铺着许多的稻草和玉米秸秆,上面放着一床床的被褥。中间用东西隔开了一道。

里面还有一个草窝子。

里面大概有十四五个人,六个女孩,9个男生。

进来以后,谢老四抽着旱烟,指着屋里煤炉说道:“冻坏了吧!去烤烤火!”

其实就是一个汽油铁通,上面套了一个铁罐子,通到了房顶上。

一看就是临时做出来的。

冯爱军三人已经急不可耐的过去烤火了。

早上下了火车以后,一路上的敞篷马车,又没吃东西,现在是又冷又饿。

好在这些人自己带的有点东西。

不然真的得饿坏了。

杨小乐也是好奇的看着屋里的人,目光定格在女生中的一位。

轻轻点了点头。

对方也微笑着回应了一下。

随后就听到谢老四的声音:“这屋子都是要去一大队的人,前几天因为大雪封路,没回去。今天应该差不多了。明天一早一起过去。”

“谢大队长,能不能弄点吃的,这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。”

冯爱军烤着火,笑呵呵说了一句。

听到这话,对方笑道:“别急,估计一会儿就开饭了。你们和他们一起。行了,明天早上我来接你们,我们就在隔壁的院子里。”

说完打了个招呼便离开了。

等人走了以后,众人就熟络了起来。

“哎,你们哪儿的?”

“我们沪市的!”

“我们天J的~”

“我们青岛的!”

……

众人在那里相互寒暄着。

一共就这几个地方的。

杨小乐看着旁边的女孩笑道:“好久不见了啊!你怎么也在这?”

对方正是冯雪。

自从前年年底,溜冰的时候两人一起玩了很长一段时间。

后来冰场关门以后,两人就很少联系了。

第二年冬天也没看到他去溜冰场。

冯雪见状笑道:“我们前几天就过来了,大雪封路,我们过不去,昨天街道大队长接到县里的通知,又有一批人要过来,就没回来。说一起走!”

而旁边那个女孩则是直接笑道:“还认识我吗?”

杨小乐笑着点了点头:“怎么不认识,刘艳对吧!”

对方长相不丑,婴儿肥的脸蛋。

看上去很可爱。

要知道,婴儿肥的脸蛋也不是随便人都能驾驭的。

没有一张精致的脸蛋,很容易给人一种丑的感觉。

上次去图书馆里偷看书那次碰到了。

不过对方应该不是大院子女。

第一次和冯雪一起溜冰的那两个女孩才是大院子里,从衣着和谈吐上就能看的出来。

刘艳见状呵呵一笑:“咱们还挺有缘分的啊!在这都能碰到!”

杨小乐笑着点了点头:“是啊!”

随后对着冯雪说道:“后来怎么没看到你去冰场啊!”

听到这话,冯雪眼神黯淡了一下。

摇了摇头没说话。

看到他的表情,杨小乐就明白怎么回事了。

估计家里出事情了。

不然的话,不会来这里。

当然了,不是所有家庭好的人都去兵团和当兵,也有很多要立誓去最苦最偏远的地方。

那边男生这边也十分热闹。

毕竟以后都是一个大队的人。

甚至很多有可能会分到一个小队。

“开饭喽!”

突然,外面吆喝了一声,就听到冯雪赶忙说道:“吃饭了,快点!”

拿起自己行囊里的饭盒,结伴向着外面走去。

外面的墙上和粮仓上都写着标语:备战备荒为人民。

杨小乐看了一下时间,下午3点45。

有过上次来的经验,自然是知道这里的日落和四九城以及南方不太一样。

跟着人群来到大院里的临时食堂这边。

这里地处最东北地方,公社里没有专门的招待所,一下过来这么多的人,只能在这个粮仓里临时安顿。

后来的人加上之前过来的人乌泱泱的几百号人。

杨小乐几人跟在后面去打饭。

一人两个馒头加上一勺子粉丝大白菜。

话说,现在是知青下乡开始阶段,知青们的待遇还是挺不错的。

虽然没肉。

但是粉丝在城里可是要定量的。

人一多,难免会发生矛盾。

推推搡搡,骂骂咧咧的,好在这里人多,没一会儿就被人拉开了。

至于回去干架的事情,没人去管。

打了饭众人就赶忙回到仓库,这边实在是太冷了。

回到地方以后,冯爱军几人已经饿的不行了。

大口吃着热乎乎的馒头。

跟猪八戒吃人参果差不多。

冯爱军嘀咕了一句:“没吃饱啊!对了,你们来了有没有听说咱们的口粮多少啊?”

因为下乡知青的口粮是根据当地的规定,每个地方不一样。

随后就听到旁边的一个天J少说:“听大队长说嘞,以后咱们去屯子里,一人一个月30斤口粮,3两食用油,自己做饭。”

这是个戴着眼镜的微胖青年。

戏称小天津!

“那够吃了,我们在城里的定量也就这么多!”

赵卫兵闻言嘀咕了一句。

杨小乐在旁边听着。

知青从到了生产队以后,就属于农村户口了。

口粮自然不再由原来的地区管。

对方说的30斤口粮,其实是到明年秋收之前,都按照30斤折算。

秋收以后根据工分,从生产队分粮食,和社员一样算了。

不过……

30斤粮食真的够吃吗?

在城里能吃到各种副食品,来这里,可就没这么多的副食品吃了。

30斤,真不够吃。

寅吃卯粮,在知青中可是非常常见的。

吃完饭的时候,虽然只有四五点,但是外面已经完全天黑了。

只剩下寒风在呼啸。

折腾了几天,冯爱军这些人早就已经累的不行了。

在男生这边的铺上铺盖,一群人挤一挤睡了下来。

洗脚?

那是不可能的!

这大冬天的。

洗什么啊!

杨小乐也没跟冯雪去聊太多,毕竟这里人太多了。

跟着一起睡着了。

……

翌日清晨。

天还没有完全亮透了,大院里开始热闹了起来。

这是要出发了。

谢老四也过来了,对着屋里的人说道:“走吧,马车准备好了,一会还得快点,不然的话,天黑前到不了大队。”

“这么远啊!”

小天津张明远惊讶了一下。

谢老四点了点头。

“路也就六十里地,不过下了雪路不好走,一会你们把被子一起裹起来,别冻坏了。”

杨小乐心里估摸了一下。

现在天亮是七点半,但是天黑的早,白天只有九个小时。

三十公里,正常走路也得七个小时左右。

下雪天还真的说不清楚。

赶忙收拾行李,吃了早饭,带上两个馒头。

来到大院这边。

已经有四驾马车在那里等着了。

一车上五个人。

都差不多了,谢老四这才吆喝一下,队伍向着外面出发了。

随行的几个人,两个青年是民兵队的人。

还有一个许大爷。

民兵连的人倒是挺热闹的,在那里和知青们说这话。

杨小乐几人坐的车子是许大爷的。

老头不怎么说话,就赶着车走去。

一时间倒也挺热闹的。

两边都是白雪皑皑的大山,还有一些常青树。

“北国注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注飘。望长城内外,惟注余莽莽注;大河上下注,顿失滔滔。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,欲与天公注试比高。……”

有人看到这个白雪皑皑的场景,自然得吟诗一首。

才能表现出来他们是知识青年的身份。

知识!

这是重点。

但是不得不说,农村教育还不怎么普及,这一手确实让几个拉扯的人刮目相看。

青年就是这样。

昨天累成狗,今天又跟打了鸡血一样,满血复活。

突然赵卫兵说了一句:“咱们来这里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,怎么能让他们拉着我们走呢!”

直接就跳下了马车。

听到这话,其他人自然也是纷纷跳下马车,跟在车队后面。

“哎,你们小心点,边上别走,那里雪深的很,掉下去不冒头。”

看到有人去路边玩耍,谢老四出言提醒了一下。

赵卫兵见状笑道:“谢队长,您放心好了,咱们在四九城又不是没见过大雪,不像他们沪市人,估计没见过……啊!”

话没说话,人直接踩进边上被雪掩盖的路边。

直接掉了下去。

“哈哈!”

众人哈哈大笑。

随后反应过来赶忙去救人。

“快,拉我一把!”

赵卫兵吓了一跳,赶忙伸出了好手来,因为此时他整个人已经不冒头了。

好在没被雪盖住。

“让开!都别过去。别到时候搭上其他人。”

许大爷看着一群人要过去,何止了一声。

其他人见状,赶忙停止了步伐。

此时谢老四也赶忙开口了:“你们别添乱了,让老许过去。”

看着对方拿着一根棍子,在附近试探了一下,这才过去。

随后丢下手里的马鞭。

赵卫兵见状接过马鞭,拽着就慌乱的向着上面爬去。

老头看着瘦弱,但是下盘很稳当。

身体往后倾斜,让赵卫兵顺着马鞭爬了上来。

“呼~”

赵卫兵上来以后,躺在雪地里,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。

刚刚他是真的吓了一跳。

而此时来自沪市的一个青年笑道:“我们上海宁是没看过这么大的雪的喽!”

人被救了,大家也轻松了不少。

有人开始调笑了起来。

主要还是之前赵卫兵说话,让几个人不舒服。

这话让赵卫兵十分的没面子,一骨碌就翻了起来:“小黄埔,你说什么呢?你丫的再说一遍试试。”

对方看到赵卫兵的样子,也是没说话了。

嘴里在那里嘀嘀咕咕的。

“行了!都给我老实点!”

谢老四看到这一幕,板着脸喝道!

随后嘀咕道:“行了,赶快赶路,这要是路上下大雪,大家都等着被雪埋了吧!”

这些人要是出事情,那事情就大了。

说完,带头回到了马车这边。

“行了,有什么好吵的,赶快走吧!”

刘锦莲过来替他拍了拍身上的雪,催促了一下。

有台阶下,赵卫兵也没再说什么。

跟着队伍出发了。

有了之前的教训,这些对这美丽的风景下隐藏的风险也算是有所认识。

一时间老实了很多。

都跟着马车后面的印子出发。

走在路上,杨小乐想到小妹的事情,来到了谢老四的身边。

“谢队长!”

对方闻言扭头看了一下:“怎么了?”

“哦,是这样的,您知道农二师14团距离这里远不远,怎么过去?”

“这里是边境地区,你问这个干嘛?这事情不要随便问。”

对方板着脸说道。

杨小乐见状直接说道:“这样的,我妹妹就在农二师14团,我想到时候有机会的话去看看她!这个您可以查的。”

听到这话对方脸色这才缓下来。

说道:“我只知道大概的位置,具体的你得问问许大爷,有时候他会送粮去那边!”

杨小乐闻言一阵的高兴。

“哎,好,那我去问问许大爷!谢谢了啊!”

掏出一包烟出来给拉车的几个人散了一根。

打个招呼便离开了原地,重新回来。

掏出一支烟出来递给了老头。

“许大爷,您抽根烟!”

对方抬头看了他一眼,还是接过了烟。

不过手上戴着厚厚的手套,也没抽,放在了耳朵的帽子上。

杨小乐见状这才将刚刚的话又问了一遍。

对方闻言这才算是第二次开口:“等回去再说!保存点体力。”

随后就没有再说话了。

听到这话,杨小乐也就没再说什么。

一路前行,走了一个多小时,人就受不了了,纷纷上车。

歇一会再走路。

腿都走麻了,因为这路上是真的太冻脚了。

到了下午三点左右,才算是来到坐落在半山腰的村子。

随着他们的到来,寂静的村子开始热闹了起来。

(本章完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